俄乌 2022年9月29日
  • 发表:2023-04-01 21:31:46

俄乌局势最新进展:2023年3月19日8时|俄军|波兰|加里宁格勒_新浪新闻

  截止2023年3月19日8时,俄乌局势最新进展如下:

俄称打击多地乌军 乌称击退俄多方向进攻

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18日发布战报称,俄军在库皮扬斯克、南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等方向打击乌方人员,摧毁乌方2套火箭炮系统、1门自行火炮,拦截15枚各类火箭弹,击落9架无人机。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同一天发布战报称,乌军击退俄军在红利曼、巴赫穆特等方向的多次进攻。乌军对俄军的人员和装备集中区、防空系统部署阵地等实施打击。

战场态势

哈尔科夫方向:俄军扩大了格里亚尼基夫卡以西的控制区。乌军指挥部将剩余部队撤至奥斯基尔河右岸,并准备保卫德沃里奇纳。在马基伊夫卡附近,俄军第3师继续沿战线推进,乌军在沟壑地区的几个据点被攻占。在利西昌斯克地区,俄乌双方在比洛戈里夫卡附近交火,部分乌军从赛弗尔斯克撤离。

巴赫穆特方向:在西北地区,俄军继续猛攻奥里霍沃-瓦西里夫卡的防御工事。乌军正在增援该地区。在城市区域,瓦格纳占领区已接近七成,并在金属加工厂继续推进。在南郊,瓦格纳占领了索巴切夫卡区的大部分,并猛攻马里乌波尔斯卡亚大街上的乌军阵地。在巴赫穆特以西,乌军继续在恰索夫亚尔集结预备队,准备使用重型机械化打击群进行反攻。俄军炮兵轰击乌军集结地区。

阿瓦迪夫卡方向:俄军继续攻击沃达尼地区高地上的乌军阵地。乌军将伤亡较大的单位撤回重组。

顿涅茨克方向:乌军继续炮击城市群,基辅区的民用基础设施遭到袭击:一名妇女受伤。

普京签法令:自俄非法出口或转售军用物资等最高可判12年监禁

据俄新社1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对《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根据修订后的规定,对于自俄罗斯非法出口或向外国人转售军用物资、军用技术或军用装备者,最高可判12年监禁。

泽连斯基签令: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实施制裁

综合俄新社、塔斯社18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令,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实施制裁。

北欧两国向乌克兰提供多架米格-29战机

波兰总统杜达在与捷克总统帕维尔会晤后表示,波兰将向乌克兰提供10架米格-29战机,在未来几天内将把首批4架战机移交给乌克兰。斯洛伐克总理也表示内阁批准了向乌克兰提供米格-29。

克里姆林宫称这意味着波兰直接参与了冲突,这些战机将被摧毁。

波兰防长称将在波俄边境部署“海马斯” 俄飞地加里宁格勒政府回应

据“今日俄罗斯”(RT)网站报道,波兰国防部长马柳什·布瓦什查克当地时间17日在一场活动上表示,波兰将在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边境附近部署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就此,加里宁格勒地方政府发言人指责这是“武力威胁”。

联合国: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已延长

当地时间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发表声明,称2022年7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签署的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已经延长。声明未提及延长时限。

俄罗斯方面坚持要求将时限从120天降至60天,以评估对俄罗斯出口食品与化肥谅解备忘录的执行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闻背景:乌克兰局势发展时间线--国际--人民网

  新华社基辅2月22日电

新闻背景:乌克兰局势发展时间线

  新华社记者李东旭

  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晚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俄罗斯的决定是在侵犯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对俄乌局势深表关切。下面是乌克兰局势发展重要节点的时间线: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成员就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局势举行会议。普京随后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谈及俄乌关系、乌东部局势、俄安全保障等问题。他签署关于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关于承认“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命令,以及俄罗斯分别与这两个“共和国”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2022年2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敦促各方优先开展外交活动,和平解决乌东部问题。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表示,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继续开展对话协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彼此关切的合理方案。

  ――2022年2月18日,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自行成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政府所在地发生爆炸。乌东部民间武装宣布,因存在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的危险,自即日起向俄罗斯大规模集中疏散当地居民。

  ――2022年2月17日,乌克兰军方称,乌东部民间武装当天向政府军控制区发动炮击。乌东部民间武装则指责乌政府军首先动用重型武器向其控制地区发动袭击。乌东部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升级。

  ――2022年2月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欧洲增派部队,以应对俄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俄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表示,美方这一决定是“破坏性举措”,将加剧军事紧张。

  ――2022年1月26日,美国和北约分别向俄罗斯递交关于俄方所提安全保障建议的书面答复,但美国和北约在诸多关键议题上没有让步。

  ――2022年1月22日,乌克兰国防部发表声明说,美国援助乌克兰的一批军火当天运抵基辅。此后,英国、波兰、加拿大等国陆续向乌克兰提供军火援助。

  ――2022年1月10日至13日,俄罗斯分别与美国和北约就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对话,但均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2021年12月10日,俄罗斯外交部就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展安全保障对话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和北约就排除进一步东扩的可能性提供法律保障。

  ――2019年2月7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

  ――2015年2月12日,新明斯克协议签署。此后,乌克兰政府军和乌东部民间武装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得到控制,但小规模交火事件时有发生。

  ――2014年12月23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关于该国放弃不结盟地位的法案,决定深化和北约的合作。

  ――2014年9月5日,经国际社会斡旋,乌克兰政府代表和乌东部民间武装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达成停火协议,但此后冲突并未完全停止。

  ――2014年4月,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和卢甘斯克州数千名反政府民众举行抗议集会,抗议者提出在乌克兰实行联邦制、加入俄罗斯等要求,并冲击、占领了州政府大楼等政府建筑。乌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东部顿巴斯地区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民间武装随后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2014年2月,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持续骚乱导致多人死伤。乌克兰反对党主导议会并通过解除亚努科维奇总统职务等一系列决议,乌内务部宣布通缉亚努科维奇及其政权多名高官。

  ――2013年11月,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责编:崔越、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新华社就俄乌局势“四连发”引关注-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冲突局势愈演愈烈。岁末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闪电式访问美国,俄乌局势前景再添不确定性。

  近日,新华社围绕俄乌局势连发四篇重磅报道,系统梳理俄乌冲突如何演变发展、聚焦冲突对双方经济民生影响、分析美国加强对乌军援背后的深层算计、透视乌克兰危机如何加速国际格局演进。这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研判的稿件播发后,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

《新年将至,乌克兰危机走到哪步了?》

从“俄乌冲突局势如何演变发展”“俄乌谈判取得了哪些成果”“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走向如何”这三个方面分析展望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前景。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新年将至,乌克兰危机走到哪步了?

《乌克兰危机以来,经济民生有多伤?》

聚焦俄乌冲突分别对两国经济民生带来的冲击和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利影响,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乌克兰危机深刻影响的同时,美国则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益者。”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乌克兰危机以来,经济民生有多伤?

《泽连斯基访美 美加强军援再拱火》

紧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闪电式访问美国最新动态,披露美方对此访筹划已久、意图让局势进一步升级,而这实为美国一些政客的筹码——他们希望借这一问题转移国内矛盾,为自身捞取政治利益。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国际观察 | 泽连斯基访美 美加强军援再拱火

《热点透视:乌克兰危机如何加速国际格局演进?》

透过乌克兰危机对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指出美国霸权饱受诟病,点明各国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国际观察 | 热点透视:乌克兰危机如何加速国际格局演进?

  这组“四连发”稿件引起国内外网友热烈讨论。尤其是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批评美国为一己私利在俄乌局势上“火上浇油”等霸权主义行为,同时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祈愿新的一年世界和平。

  海外网友Ean Evolution留言:当美国和西方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以继续战斗时,如何进行和平谈判?

  海外网友Mgcini Mapenula Malandu Sibanda留言:他们(美国)为什么总处于世界各处战场的冲突中心?

  海外网友dj留言:谁来为武器装备埋单?

  -END-

  策划:倪四义

  监制:闫珺岩 徐海静

  记者:赵冰 孟菁 黄河 冯俊伟 张远 朱瑞卿 邓仙来 华迪

  剪辑:王沛 淡然

  文案:钱泳文

  编辑:徐晓蕾 王申 孙浩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打了9个月,俄乌冲突陷入僵持-新华网

    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9个月。自从2月24日俄宣布对乌实施“特别军事行动”后,冲突持续如此之久可能出乎任何人想象。在这9个月的时间里,战场形势出现重大变化,俄乌先后经历最初的“闪击战”较量,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等城池的攻防战争夺,再到最近的赫尔松城角力,双方现在谁都无法取得明显的胜势,冲突似乎进入“死胡同”。

    当地时间11月25日,巴赫穆特地区的乌克兰士兵对无人机进行测试。

    几组数字盘点9个月的战事

    在俄乌冲突进入第9个月之后,鉴于当前冲突走势非常不明朗,媒体纷纷推出各种数字来盘点冲突的影响。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通过俄控制乌领土面积的数字变化来反映战场双方态势的变化。在俄“特别军事行动”展开后,俄军大举进攻乌克兰东北部、东部和南部,迅速控制5.1万多平方英里的土地,占乌总面积的22%。4月7日之后,俄军在试图控制基辅失利后,从乌北部撤军,放弃了1万多平方英里土地的控制权。6月下旬,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取得进展,每周增加控制的土地面积大约为815平方英里。9月15日后,乌军在哈尔科夫以及东部地区反攻;11月10日后,俄军撤出南部城市赫尔松,俄军控制的土地面积缩减。截至目前,俄军控制了乌大约40614平方英里的土地,大约是乌土地面积的17%。冲突爆发前,俄控制大约1.7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分别是克里米亚半岛以及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kun.uz门户网站11月25日以“俄罗斯在9个月冲突中花了多少钱”为题报道称,俄罗斯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成本正在上升。根据福布斯计算,俄罗斯在冲突的 9个月里的直接军事支出约为820亿美元。这一估计数额包括支持军事行动所需的直接费用,但不包括稳定的国防开支或与经济相关的损失。冲突期间军队的主要开支是武器弹药。据估计,俄罗斯每天使用1万-5万枚炮弹,各种口径炮弹平均每枚价格约为1000美元。因此,仅为保障炮兵,俄军就花费了超过55亿美元。另外,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4000多枚导弹。一枚导弹的平均价格为300万美元。军队还需要数千吨用于其他枪支的弹药、衣服、士兵防护装备、燃料、备件、食品和药品等。

    俄广泛打击乌基础设施

    10月初以来,俄军改变打法,使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和无人机对乌境内的重要基础设施进行广泛打击,造成乌境内大面积断水、断电、断暖,社会基础服务出现停滞。这种打法不仅严重削弱乌国家军事潜力,也将对一线作战部队的行动产生重要影响。

    俄《消息报》25日报道称,俄军队继续逐步摧毁乌克兰的电力系统。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称,打击乌克兰电力系统是准备冬季战役行动的方法之一。由于电力短缺,乌军在战线上的后勤供应链将受到破坏。例如,如果以前乌军从赫尔松向哈尔科夫的调动可以一天内完成,那么现在需要数天。如果乌克兰85%-90%的能源基础设施被摧毁,乌克兰工厂将停止为军队生产和修理武器装备,铁路运输也将停止。目前,乌克兰铁路在冲突中发挥着动脉的作用。乌克兰军队获得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弹药大都依靠铁路运输,同时将在冲突中损坏的火炮和装甲车等装备运往欧洲修复并运回。俄军摧毁乌克兰的电力设施将让西方的武器供应变得复杂,用拖车在公路上运输武器装备是困难的。当乌军所有的后勤都崩溃了,继续进行军事冲突就变得更困难。除了装备和弹药外,士兵还需要取暖、吃饭和洗澡。否则,冬天坐在战壕里会冻死。俄军的打击行动将严重削弱乌军的作战潜力,这是非常有效的行动。

    俄军事专家尤里·科捷诺克称,在冬季,俄乌的战斗将继续下去,强度在前线的不同地段会有所不同。他说:“我认为,考虑到乌克兰正在将部分部队从赫尔松方向转移到前线其他地段,紧张局势不会消退。特别是他们加强了扎波罗热地区的力量,并将继续向梅利托波尔等方向进攻。最近,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集结力量和装备,可能将在这一方向发动新的进攻。当然,冬季大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的。天气条件不利于恢复大规模行动,很难用所有的力量和武器在宽阔的战线上进攻。目前俄乌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相互炮击,我认为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

    寒冷天气对双方都影响巨大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欧洲项目主任马克斯·伯格曼认为,克里姆林宫早期迅速控制整个乌克兰的目标可能过于雄心勃勃,“现在俄罗斯想做的不一定是获得更多领土,而只是要抓住他们现在掌握的。”一位匿名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该看法可以解释俄军目前沿一线区域加强防御的做法,也意味着俄军目前在地面战场暂处守势,不再追求深入乌腹地攻城略地,而是做好对已控制地域的防御。

    专家认为,随着冬季到来,寒冷天气对双方的作战行动都产生重要影响,作战节奏明显放缓。从地面一线交战情况看,双方战事似乎陷入停滞,谁都难以获得针对对手的压倒性优势。在乌南部赫尔松地区,尽管乌军展现了一定的反攻势头并夺回俄军弃守的赫尔松城,但此后迟迟没有发起更大规模的后续攻势,渡过第聂伯河对乌军而言显然是重大障碍。俄军也在赫尔松地区接连修筑多条防线,强化对乌军的防御。在顿巴斯地区,双方仅发生战术层面的交火,两军都未采取任何战役级行动,充分表明双方的地面部队在经过9个月的战事后都筋疲力尽。接下来地面战场这种停滞的局面是否发生变化,要看未来双方继续向战场投入资源的能力。

    俄方面临的困难,乌克兰同样也要应对。当前乌克兰维持冲突的能力和花费均依赖美北约国家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在美国政坛对持续向乌“输血”已出现厌倦、欧洲大陆自身饱受经济与能源危机困扰等因素影响下,这种援助似乎很难按照美北约政客所言“坚持到最后”,未来必将大打折扣。

    上述专家认为,俄乌经过9个月的高强度作战,冲突走势可能进入了瓶颈期和停滞期,但双方的战略心理较量进入了高峰期,此种相持的状态最考验双方的意志与智慧。

解放?宣战?俄乌冲突又进入新转折点?|乌克兰|俄罗斯|卢甘斯克_新浪新闻

  “北溪事件”疑云尚未散去,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前线动作不断。当地时间10月8日清晨,俄军重要补给通道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火灾,部分路面损坏。俄方暗指此事系乌方所为,并称此次事件是一次“宣战”行为。

  而就在几天前,10月5日,乌克兰宣布“解放卢甘斯克之战已经开始”,卢甘斯克地区负责人谢尔盖·海迪称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进入了新的转折点,“乌克兰国旗开始重新出现在居民区政府大楼的屋顶上”。

当地时间2022年9月30日,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顿涅茨克等四个地区的领导人。视觉中国 图

  此前,俄罗斯宣布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地举行“入俄公投”。据新华社10月4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当天举行全体会议,通过接纳四地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和宪法草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4日签署法令强调,乌克兰领土不可分割、不可侵犯。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普京下令调查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8日,克里米亚,一架直升机在刻赤海峡上连接俄罗斯大陆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克里米亚大桥上洒水灭火。人民视觉 图

  当地时间10月8日,俄罗斯反恐委员会表示,克里米亚大桥上一辆货运汽车发生爆炸,导致公路桥部分路段受损坍塌,同时导致铁路桥的油罐车起火。事件发生后,俄总统普京立刻下令成立一个“政府委员会”,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尽管乌官方未对此作出正式回应,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却在社交平台上暗示,克里米亚大桥事件仅仅是一个“开始”, “所有不合法的必须被摧毁,所有被偷走的必须归还乌克兰。”乌克兰国防部10月8日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对克里米亚大桥火灾事件的评论,称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两个象征——克里米亚大桥和“莫斯科”号巡洋舰“已经倒塌”。

  据《乌克兰真理报》10月8日报道,消息人士称,破坏克里米亚大桥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一次“特别行动”。截至目前,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评论。

  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奥列格·莫罗佐夫8日向俄新社表示,“一场毫不掩饰的恐怖主义战争正在向我们发动。” 他还称,“(乌克兰)长期以来宣称的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不再只是一个挑战,而是一种没有规则的宣战。”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报道,乌方官员曾在今年8月接受采访时便表示,克里米亚大桥是一个“合法的目标”。

  综合《卫报》和俄新社报道,克里米亚大桥的公路桥于2018年通车,铁路桥于2019年通车,每天可通过4万辆汽车、运送1400万名乘客和1300万吨货物。这座大桥对俄罗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也是俄军在克里米亚及俄方所控制的乌克兰南部其他地区的重要补给通道。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一些英美媒体早前曾预测称,一旦乌克兰在赫尔松地区反攻顺利,接着势必要进攻克里米亚,届时就会攻击脆弱的大桥。一旦大桥运输中断,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赫尔松地区的补给就只能依靠海运。

乌方称夺回大片土地,扎波罗热核电站遭袭

  据半岛电视台10月7日报道,乌克兰正式启动解放卢甘斯克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卢甘斯克州西部的利西昌斯克市、北顿涅茨克市和鲁比日内市这三个“三角城市”。这三个城市靠近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地区的行政边界,也是俄罗斯军队最集中的地方。“乌克兰未来研究所”军事专家伊万·斯图帕克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乌克兰致力于重新控制东部的“三角城市”和战略要地,因为这能帮助其更深入地推进和打击,但乌克兰更看重在南部战线取得成功。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7日,顿涅茨克地区,乌克兰军人在Svyatogirsk郊外巡逻。人民视觉 图

  与此同时,乌克兰在南部的军事行动也在持续推进。据CNN 6日报道,乌克兰一名高级官员表示,过去两周,乌军在向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和赫尔松地区推进时,已经夺回了大约120个定居点。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高级官员奥莱克西·赫罗莫夫(Oleksii Hromov)称,自9月21日以来,乌克兰军队已成功向东北方向推进55公里,“控制了93个定居点和超过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季莫申科称,赫尔松地区的6个定居点和贝里斯拉夫的61个定居点已被解放,几个损毁严重的城镇仍在持续疏散平民。

  据《卫报》7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在上月底开始的反攻中,乌克兰军队已经从俄罗斯手中夺回了近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在本周,乌军就解放了东部776平方公里土地和29个定居点,包括卢甘斯克地区的6个定居点。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武装部队总部称,已从顿涅斯克的乌军手中夺取了3个定居点。

  同日,《卫报》报道称俄罗斯首次用装有炸弹的“神风敢死队”无人机袭击了扎波罗热,已导致一公寓内11人死亡。扎波罗热地区负责人奥列克桑德尔·斯塔鲁赫(Oleksandr Starukh)表示,伊朗制造的“神风敢死队”无人机已损毁了该市的两个基础设施。其他导弹也再次袭击了该市,造成一人受伤。伊朗外交部否认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

  另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乌克兰国家核能公司(Energoatom)8日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0时59分,俄军再次向扎波罗热核电站开火,目前扎波罗热核电站已完全断电,正使用柴油发电机进行供电工作。

  路透社8日援引俄罗斯商业电视台(RBC)的报道称,俄东部军区司令亚历山大·柴科(Alexander Chaiko)上将已被解职,但原因尚未可知,俄军队和克里姆林宫也未就此事发表评论。RBC引用了公开的国家登记册中的信息称,鲁斯坦·穆拉多夫(Rustam Muradov)中将已被任命为东部军区的负责人,该军区涵盖了驻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部队,目前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

俄罗斯或使用核武器?五角大楼称并无此迹象

  据英国广播公司10月8日报道,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官员已经开始为使用核武器做准备。随后他补充说,他不相信俄罗斯已经准备好使用核武器。西方官员也称并无证据表明俄罗斯将使用核武器。

  此前,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俄罗斯的核威胁将带来“世界末日“的前景。据彭博社7日报道,拜登在10月6日的一场私人筹款活动上警告称,若俄方使用核武器,全球将面临“世界末日”的风险。“当他(即普京)谈到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或生化武器时,他并非在开玩笑。”拜登随后补充说,他认为一旦使用核武器,局势将会失控,最后以“世界末日”告终。拜登表示,这种威胁让他联想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官员澄清说拜登的“核末日”警告并非基于政府手里的任何新情报或新信息,而是基于拜登自身对于普京的认知。

  五角大楼也对俄罗斯或使用核武器一事进行了澄清。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7日报道,五角大楼当天表示,在拜登的“核末日”警告后,目前仍没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或使用核武器。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托德·布瑞塞尔(J. Todd Breasseale)在一份声明中称,拜登总统的发言表明美国十分重视普京或使用核武器的威胁,“但需要明确,目前我们(美国)没有任何理由调整自己的核姿态,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准备使用核武器。”

  拜登的“末日”言论招致了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据《华盛顿邮报》7日报道,一些领导人认为,拜登的言论具有挑衅性,这是不必要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在核武器等问题上“我们必须谨慎行事”。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核武器专家杰弗里·刘易斯(Jeffrey Lewis)对拜登说话的语气提出质疑,称美国官员应该发表冷静、克制的声明来应对普京的核威胁,并表示“世界末日”论调是在散播焦虑而非真正传达核威慑。他说:“白宫此时应该传达的主要信息是力量和信心”。

责任编辑:张建利

动员超30万人普京或"双手下场" 俄乌冲突出路何在?|普京|俄军|俄罗斯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原标题:动员30万人,普京或“双手下场”!俄乌冲突出路何在?

  中新网9月22日电 (记者 孟湘君)俄罗斯自二战后,首次发出动员令!当地时间9月21日,俄总统普京与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动员30万人,强调在乌“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未变,并对西方发出强烈警告。

  普京再祭出大动作,持续近7个月的俄乌冲突,会继续升级吗?

  [普京讲话传递强烈信号]

  这次讲话,普京表态高调、信号强烈:

  第一,俄方会将在乌军事行动坚持到底。

  第二,警告西方,俄将用“一切手段”自卫。

  第三,支持乌四地举行“入俄”公投。

  资料图:俄总统普京(中)与俄防长绍伊古(左)观摩军演。

  普京指出,俄罗斯正“阻止”那些“寻求统治世界、威胁分割和奴役俄罗斯”的人,而“西方已跨越所有界限”,“开始核恐吓,威胁对俄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他发出严厉警告称,如领土完整受到威胁,俄将“动用一切可用手段”自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叶天乐对中新网记者指出,普京此时宣布动员,主要是由于乌军最近的反攻得势,尤其是在哈尔科夫地区,对俄军造成了战略压力。

  资料图:乌克兰切尔尼夫,一名男子在一辆被毁的坦克旁骑车。

  俄方也看出来,如不进行动员、公投的话,战场上可能很难保持优势。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分析,西方试图将俄罗斯拖入消耗战、持久战,但普京肯定不会按西方逻辑走。俄方此次通过动员挖掘人力和军事资源,期望调整战场节奏、打破战场僵局,意味着与西方博弈升级。

  [动员令意味着什么?]

  在普京之后讲话的绍伊古,介绍了动员的具体安排。

  动员面向人群不包括大学生,不涉及现役军人。在武装力量服过役、具有一定军事经验的俄公民,会被征召入伍。

  绍伊古评估,俄可动员资源接近2500万人,此次将征召30万预备役军人。被动员入伍者将接受培训、再培训、统一安排后,执行任务。

  就在9月20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了国家刑法典修正案,首次将“动员”、“戒严”、“战时”等概念引入立法。张弘称,动员由过去的自愿变为强制、半强制性质,入伍者可享20万卢布国家补贴,相当于“合同兵”待遇。

  资料图:俄士兵身穿复古军装,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彩排。

  这说明普京对俄乌冲突投入的军力翻番,张弘指出。之前俄方投入25万到30万兵力,直接入乌的俄军在15万人左右。相信这次宣布动员的30万人中,绝大部分会投入对乌行动。绍伊古也明确表示,动员与俄防守乌东1000公里接触线有关。

  张弘表示,俄罗斯两手准备,一方面将30万人部署到位,需要一个过程,至少到2023年2月;一方面俄军控制的乌克兰四州将举行“是否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公投,或最早11月就能把“入俄”程序走完。

  [单手博弈到双手下场]

  叶天乐认为,冲突还在继续,乌军有一定反攻能力,西方已开始讨论向乌提供远距离、精确制敌的武器,这些先进武器对战局影响不小。这次普京支持公投、宣布动员令,标志着已接受冲突将“长期化”。

  尤其是乌四地的公投一旦举行,双方谈判基础就会改变。如乌方再在当地动武,俄方会视为直接攻击俄本国,将四州作为“领土”来保卫。乌方此前要求俄从乌东撤军,而公投后与俄对峙的边界,实际上将比冲突刚爆发时后退。

  资料图:一名俄士兵在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地区守卫。

  乌军目标是把俄军全部逐出边界,至少要完全控制四州的行政边界。叶天乐预计,双方的拉锯战,比如力度上升的小规模局部战争,至少会持续到2022年冬季。

  而军事行动升级,就意味着要投入更多兵力、军备,俄军工企业可能会加紧生产。经济、社会政策部门等,会将自身资源向支持作战倾斜,实际上这对俄国内来说,是一个较大转变。

  张弘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可以预见俄与乌、西方的斗争将更激烈,普京的动员是在为冲突升级、冲突长期化作准备。

  他形容,俄之前想“用一只手”与乌博弈。普京近日表态,要尽快结束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公投如通过,俄控制地区并入俄版图,“特别军事行动”阶段可能就结束了。

  资料图:俄军在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大型跨军种演习。中新社发 俄罗斯国防部供图

  行动会不会有下一阶段?这取决于公投后乌克兰、美国和北约的反应。如乌继续攻击,西方介入,俄要用“两只手下场与乌克兰摔跤”,或许就不叫“特别军事行动”了,而是升级成“俄乌战争”。

  张弘指出,美西方停下的可能性不大,公投后形势还不升级,就等于向俄认输了。俄之所以进行动员,就是认为西方不会就此罢手。

  不过,即使下阶段冲突更剧烈,美国、北约也不会直接下场。如乌军攻击公投四地,而西方介入,或引发俄方全面反击。这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但核战争的高风险,谁也承担不起,因此西方会继续以提供军援、情报等方式支持乌克兰。

  [这场冲突出路何在?]

  张弘观察到,俄乌冲突似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激烈程度在升级,风险继续外溢,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冲突长期化,可能改变世界秩序,在各国关系当中,对安全、意识形态的注重,可能超越经济因素。

  资料图:亚速钢铁厂的乌克兰军人乘坐公共汽车撤离。

  张弘强调,应当看到,谈判和外交手段仍是解决俄乌冲突最现实、最理性的选择。冲突爆发以来,中国秉承中立立场,积极倡导劝和促谈,希望世界听到和平、理性的声音。

  他认为,中方倡导的方向将会被历史证明,是最优、最理性的选择。国与国之间的尊重和包容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基础,否则对话与合作很难展开。

  9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指出,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主张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完)

俄乌冲突一年后,10大真相显现|俄罗斯|乌克兰|美国_新浪新闻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俄乌冲突正式拉开大幕,成为欧洲在二战以来爆发的最大规模冲突。

  当下,冲突已经延宕一年,但战局仍然胶着。在俄乌军事对抗之外,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至国家地区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博弈,对世界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一年后,从战场局势、溢出效应和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等方面来看,至少有10个真相已经或正在显现:

  1、俄乌双方均不具备在战场速胜的条件

  乌克兰此前提出的目标是夺回俄罗斯目前占领的所有乌克兰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半岛。

  目前来看,乌军已经能够解放一些地区,但大部分被占领土仍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乌军联合部队司令纳耶夫22日表示,乌克兰正在准备进攻,但日期保密。

  俄罗斯最初的目标是顿巴斯地区,并使乌克兰“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进展也并不顺利,虽然俄军占领了南部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但未能完全占领顿巴斯地区。

  由于双方都无法在短期内赢得压倒性胜利,战事已经逐步走向持久消耗的韧性战。

  德国《国际政治季刊》15日指出,俄罗斯联邦军费开支已经增加到至少占 GDP的5%,约900亿美元。

  而美国《巴伦周刊》估计,乌克兰在过去一年中经济产出下降35%,多达三分之一的人口流离失所。基础设施遭受了广泛而长期的破坏,即使有大量的战后国际援助,乌克兰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战前。

  2、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仍需要和平谈判

  白宫曾表示,美国将“在需要的时候”支持乌克兰,以确保对俄罗斯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劝和促谈问题上,对于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俄乌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部分西方国家一直避免接话。

  马克龙上周“斗胆”建议乌克兰寻求继续与俄方进行谈判,这遭到泽连斯基的无情回怼“他是在浪费时间”。

  半岛电视台指出,今年和平的前景非常黯淡,即便可以暂时放下核威胁的隐忧,也还将会有数万人死于冲突,因此这场僵局最好在谈判桌上解决。

  3、西方对俄经济制裁,但未达到他们“预期的水平”

  俄乌冲突爆发前期,俄罗斯经济遭到严重打击,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实施了惩罚性经济和金融制裁,但德媒本月22日援引数据报道称,俄罗斯的经济表现远好于预期。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欧盟去年12月对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上限制裁发挥了作用。

  西方对俄罗斯的多轮制裁不仅未能拖垮俄罗斯,也未能结束战争。美国“政客”新闻网20日报道称,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政客开始反思、质疑制裁的意义,欧洲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真的值得吗?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俄罗斯去年经济仅萎缩了2.2%,预测今年的损失将更少,俄罗斯经济甚至还可以增长 0.3%。

  “因为欧盟不得不购买俄罗斯能源,俄罗斯经济又怎么会崩溃呢。”布鲁盖尔智库的副主任玛丽亚·德梅齐说,“这是欧盟做出的选择,反而帮助了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

  4、美欧内部反而因为乌克兰问题加剧分歧

  过去一年来,从武器援助到经济合作,欧洲国家之间、美欧之间处处不顺,龃龉不断。

  14日,北约防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有50多个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参加,然而会议却没有达成任何实际成果,部分国家在继续对乌军援一事上犹豫不决,欧洲内部分歧明显。

  近来,美国不断敦促德国单方面向乌克兰提供坦克,但德国希望先保持冷静,避免激化局势,同时也希望美在援乌坦克方面“先行一步”,但美国总有借口推迟。

  分歧继续延申到欧盟会议上。22日,欧盟外交官员透露,欧盟国家未能在当天会议上就第十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欧盟国家间制裁俄罗斯橡胶和汇报俄罗斯在欧资产的问题无法形成共识。

  在贸易问题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阴云还笼罩在欧洲上空。去年马克龙亲赴美国讨个说法,结果无功而返。

  本月初,德国政府也坐不住了,德国副总理效仿马克龙,与法国经济部长共同赴美,试图向美国解释法案对欧洲的伤害,希望得到美国的尊重。

  然后便没有下文了。

  5、美国“一箭三雕”成为最大获利者

  总体来看,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持续“拱火”达成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首先,削弱了俄罗斯。在过去一年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对俄发起制裁措施近1万项。同时,西方还对俄罗斯进行外交打压和政治孤立。无法否认,俄罗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都会受此影响。

  其次,打击了欧洲。欧洲作为俄乌冲突主战场,经济、民生遭到重创,俄欧关系全面恶化。同时,欧洲长期追求的战略自主权也遭遇挫折。

  最后,美国大发战争横财。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的军工企业收益和股价大幅飙升。印度《周日卫报》指出,俄乌冲突即将开始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股价为385美元。在战争第一枪打响后,它就突破了470美元(增长了23%)。据美国媒体报道,战争一开始,许多美国参议员就购买了这些公司的多股股票。

  6、一场普遍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俄乌冲突不仅仅是对于俄乌两国的灾难,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场危机,世界的不稳定因素正在不断累积,各国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冲突爆发一年来,俄罗斯已经动员了数十万应征入伍人员,并计划将其军队规模从100万扩大到150万人。

  美国已经增加了武器生产,取代用库存供给乌克兰军队。

  法国计划到2030年将军费开支增加三分之一,而德国则放弃了长期以来禁止向冲突地区运送武器的禁令,并向乌克兰运送导弹和坦克。

  20日,在参加第16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览会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全球国防工业投资水平不断提高,一场普遍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7、核战争可能意外或有策划地爆发

  拜登政府此前提交给国会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文件显示,美国计划投入3.84亿美元,对位于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土耳其和英国的6个北约成员国核弹存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在俄乌局势紧张之际,美国此举无疑将进一步加剧欧洲地缘冲突风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地时间7日晚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发文警告称,当前是数十年来核战争风险最高的时期,核战争可能意外或有策划地爆发。

  面对北约集团对俄乌冲突的持续干预,普京21日在莫斯科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俄方暂停履行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引发了多国对于核武器危险的担忧。 

  “紧张局势已被推升至自冷战以来最高水平。”路透社21日评论称,俄美两国间相互具有威慑性的微妙关系变得极为复杂,世界和平将面临较大威胁。

  8、从欧洲能源危机到非洲食品市场,全球都感受到了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重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还是重要化肥出口国。过去一年,受冲突影响,国际粮价攀升,粮食危机加剧,在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背景下,非洲、中东、南亚和拉美一些国家进口粮食的财政负担明显加重,脆弱群体的粮食安全进一步受到威胁。

  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通货膨胀可能是俄乌冲突带来的最明显的影响。一年来,德国的物价水平远高于近年来的水平。

  而且,相比于拥有自己的天然气储备的美国,和拥有丰富核能的法国,德国工业受到能源价格飙升的打击尤为严重。路透社19日称,到今年年底,德国经济将损失约1600亿欧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

  日本也没有幸免。日本约9%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依赖俄罗斯,制裁引发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飙升,已成为日本中小企业的沉重负担。

  9、发展中国家连带遭灾

  《南华早报》指出,鉴于地缘政治、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市场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俄乌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波,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

  半岛电视台19日报道称,俄乌冲突一年来,数十个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提高了进口成本。南非开普敦的众多企业表示,为了承受南非货币贬值带来的更高费用,不得不削减管理费用,包括员工的工资。

  另外,粮食流通的中断加剧了供应链和气候挑战,推高了食品和天然气价格,并使乍得、突尼斯和斯里兰卡等地出现粮食短缺。非洲很多国家面临更大程度的粮食危机,人们被迫忍受饥饿。

  亚洲液化天然气的基准现货价格也创下历史新高,导致该地区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电力短缺。能源和食品进口商受到打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变得更加昂贵。

  10、这场冲突或成历史转折点,标志着后西方世界秩序的出现

  毫无疑问,俄乌冲突正在推动调整世界格局的走向:并不怎么团结的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更小。

  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一直致力于创造出一个实力雄厚的西方联盟来反对俄罗斯,形成拜登所吹嘘的“全球联盟”,并通过加深俄乌冲突的严重性来牵制更多国家的发展。

  事实却证明,西方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远非团结一致,更多国家并未陷入美国编织的这场博弈游戏中,美国对风云变化的世界秩序的影响力越来越存在局限性。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俄乌局势最新进展:2023年3月20日8时|俄军|北约|乌军|俄罗斯|美军无人机_网易订阅

截止2023年3月20日8时,俄乌局势最新进展如下:

3月19日战场态势

巴赫穆特方向:目前巴赫穆特北线的战况依旧胶着,俄军持续对M03公路附近的奥列霍夫瓦西里夫卡、赫里戈里夫卡与巴赫丹尼夫卡发动多轮进攻。俄军在赫洛莫维北面0506公路向南突破了500米,并构筑了一条新战壕,距离0506公路大约400米左右。目前乌军正在组织反击。

顿涅茨克方向:俄军已经占领了克拉斯诺霍里夫卡镇,并继续向斯捷波韦镇推进。卡米扬卡区域的乌军击退了俄军多轮进攻。在阿夫迪夫卡南线,从斯巴达克方向出来的俄军进攻也被乌军所阻拦。

谢尔维斯克方向:俄军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个区域发动有规模的进攻,双方武装力量基本都是冷枪冷炮战斗模式。俄军最近在上卡缅斯基与上卡缅扬卡之间的区域、斯别内涅区域与比洛戈里夫卡村东北方向,组织了3支步兵编队在装甲车掩护下向乌军阵地发动了多轮进攻。

克里米纳方向:俄乌双方在该地的战斗规模越来越小,俄军在涅夫斯克东面、迪布洛瓦周边组织了2-3支小队发动试探性进攻,但均被乌军所击退,双方控制区域基本没变。

北约将在与俄接壤地区部署30万军队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19日报道称,为防止乌克兰危机外溢,北约正在考虑向靠近俄罗斯的东部边境地区派遣30万军队。但这类协调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许多盟友已经担心自己的弹药库存不足,需要时间和金钱来补充。

报道称,北约军事领导人正准备提交最新的地区防御计划。北约官员提出了一个想法,即在靠近俄罗斯的边境地区部署多达30万名士兵。一位北约高级军事官员称,“我认为咱们需要部队来对抗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他强调需要“更多的部队”,尤其是更多“准备就绪”的部队。

英国空军称爱沙尼亚附近拦截俄罗斯多架军机

英国皇家空军发布消息称,3月17日与德国空军一同在爱沙尼亚附近拦截了俄罗斯多架军机。

消息指出,“该地区空中巡逻框架下,3月17日北约出动2架战斗机,目的是拦截一架俄罗斯图-134军用客机,这架飞机由2架苏-27和1架安-12运输机伴飞。当俄军飞机接近爱沙尼亚领空时被拦截”。

英国空军指出,英国和德国一直在该地区执行北约下达的空中巡逻命令,这种升空伴飞是正常操作。

消息还指出,俄罗斯军机在爱沙尼亚领空附近飞行期间,北约战机一直跟踪并伴飞。

英国空军还表示,这是英国和德国飞机一周以来第二次伴飞俄军飞机。

发布于:山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3月20日 乌克兰军队总参谋部战报:耗材+700 - 知乎

从 2022 年 2 月 24 日到 2023 年 3 月 20 日,乌克兰国防军在过去一天消灭了约 165,610 名俄罗斯侵略者 - 增加了 700 人。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

Facebook上报告。

还摧毁了 3,537 辆敌方

坦克

( +5),

装甲战车 - 6,869(+16),

火炮系统 - 2,577(+9),

防空导弹 - 507(+0),

防空武器- 270 (+2),

飞机 - 305 (+0),

直升机 - 290 (+0),

作战战术无人机 - 2160 (+1),

巡航导弹 - 907 (+0),

舰船 - 18 (+) 0),

汽车设备和油轮 - 5416 (+8),

特种设备 - 265 (+3)。

乌克兰开出与俄和谈前提条件:俄罗斯撤军,归还所有乌领土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1月8日为恢复双方谈判提出相关条件,其中包括恢复乌克兰领土完整等。俄罗斯方面则表示,俄乌开展谈判的重要条件是乌克兰表现出善意。

  乌克兰总统府顾问波多利亚克在推特上写道,“乌克兰从未拒绝谈判,我们的谈判立场是公开的:首先,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之后再谈其他的事”。

  泽连斯基于近日发表讲话称,他愿意与俄罗斯进行“真正的”谈判,条件是俄罗斯归还其所控制的所有乌克兰领土,赔偿乌克兰损失,并就“战争罪行”提出起诉。

  11月7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对同乌克兰当局举行和谈一贯持开放立场。但他同时指出,由于乌方在立法层面设置了同俄方接触的障碍,目前俄乌谈判无法进行。

  此前,泽连斯基10月4日批准了乌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不可能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谈判的决定。俄总统普京10月5日批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地分别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并签署接纳上述四地入俄的相关法律文件。

Top